申论热点:产业转移关键在“升级”
2014-06-28 14:29:2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产业转移作为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近日,北京宣布,300家原定于今年底退出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产业转移”作为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近日,北京宣布,300家原定于今年底退出的污染企业,将提前到10月底告别北京。赞赏北京的迅速行动之时,不少人也担心,这些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如果转移到河北等地,会让当地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我们也不能要”,类似呼声不绝于耳。

  想当初,很多二、三线城市“捡到篮里都是菜”,只要能带来产值的项目,几乎是来者不拒。如今,环渤海城市却开始在争夺首都产业转移项目过程中“挑肥拣瘦”,这既是迫于当地环境形势的客观压力,更反映出对“发展质量”的认识,应该说是可喜的变化。不过,这样的声音,却也反映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的普遍纠结:一方面需要通过承接搬迁企业刺激当地经济腾飞,另一方面又必须着眼长远,在环保上更为审慎。

  这样的纠结,该怎样纾解?答案无他,只能是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仍以京津冀产业转移为例,正是看到了产业迁入地对搬迁企业的顾虑,北京对产业转移的态度十分明确。北京市有关领导表示,“所有北京市调整退出的污染企业,绝不能带着污染迁到外地”,涉及搬迁的企业将在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与周边城市进行合作和对接。

  “产业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发达国家也好,发达地区也罢,产业演变都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如果发个指令就可以完成,很多企业也就用不着转移了。“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指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承接模式。

  不久前,河北邯郸承接的北京首家外迁的央企子公司——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就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样本。邯郸是钢铁冶金行业聚集地,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区域。凌云公司则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可以大量利用冶金企业生产中的废气和余热。承接这样的企业,可以助力当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打造循环经济,无论于环境保护还是经济发展,都是利好因素。

  同时还要看到,并非所有的产业转移都是“淘汰落后产能”。如今北京等一线城市,写字楼租金高企,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创业型公司面临较重的生存压力,有向周边城市转移的意愿。另一方面,一些科研机构需要寻找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基地,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产业升级的契机。去年以来,北京中关村分别向曹妃甸和秦皇岛转移了若干家高新技术企业,正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如果当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完全可以大大缩短产业自然演变过程,加速本地新型工业化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支可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产业吐故纳新、更新换代甚至独领风骚,也是不可能的。承接产业转移时,一定要千方百计以各种优惠政策吸纳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比项目和产业更为宝贵的财富。

  总之,产业转移不是厂房、生产线简单的“空间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转移成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实现转入地与转出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个“双赢”。

相关热词搜索:河北人事考试网 河北华政教育 河北公务员

上一篇: 申论热点: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下一篇: 申论热点:做好群众工作也要精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