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的考察方式是给定考生材料,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回答4-5道题。命题人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得答案,然后通过考生自己的提炼和加工,将材料中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组织成答案写下来。换句话说,答案来自于材料,申论最根本考察的是考生阅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而非考生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误区二:抄材料就能得高分。
一些考生认为,答案既然来自材料,那么就多抄材料,这样得分的几率肯定高。这也是申论备考的误区之一。在实际阅卷中不难发现,有些考生100字的答案中,大约有3-4个得分要点,有些考生只有1个,甚至没有。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由于有些考生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另一方面由于考生对得分关键词把握得不够准确。总的来说,申论的答案不仅仅是简单的抄材料,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作答的对象和思路。组织答案的时候要凸显得分要点,而非漫无目的的抄写。
误区三:多背诵政策文件和范文,文章就能高大上。
作文在申论考试中占40分,所以很多考生对此都很重视。文章中引用几句名言警句确实能够增加文采。但是,这都只是锦上添花,文章的高分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写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如果整篇文章都是十八大报告和领导人讲话,那就是一篇不接地气、假大空的文章,在阅卷中很难获得考官的青睐。
走出误区之后,考生还要对申论学习,作出一个详细的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复习。以下是华政教育专家给各位考生提出的复习建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计划一:首先对申论的五大题型和材料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然后做一套完整的考题,考察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弱项。
计划二:针对之前总结的不足,大量的做题,总结每道题型的考察特点和作答思路。同时,每天保证自己阅读材料的量,如每天花30-40分钟的时间,阅读一套真题,可以是已经做过的题,反复看,提升自己对要点的敏感度。
计划三:阅读时评文章或政府文件,积累高档词汇、名言警句。每天花大约20分钟的时间即可,不要浪费太多时间。
计划四:最后的冲刺阶段,要预留一周左右进行模拟考试,掌握好时间,严格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作答,保证最后在考场上的发挥游刃有余,而非自乱阵脚。
最后要强调一点,申论考察的能力,最后都要落实到答案纸上,让考官看得出来。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把看过的每道题的答案写下来,而不是看看材料,划一下答案,就认为是做完一道题了,这样的复习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写下来才能锻炼自己书写答案的规范性,才能真正在申论考试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