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晚,漯河市普降大雪,气温骤降。漯河民政局等多部门随即对街头流浪人员开展紧急救助。救助中,为劝说一位拒受助的老人接受救助,漯河市民政局长戴友良不惜两次单膝跪地劝说,老人被感动,随后被拉到医院妥善安置。(12月24日新华网)
【华政预测】
寒冬已至,河南普降大雪,气温骤降。漯河民政局等多部门随即对街头流浪人员开展紧急救助。救助中,为劝说一位拒受助的老人接受救助,漯河市民政局长戴友良不惜两次单膝跪地劝说,老人被感动,随后被拉到医院妥善安置。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华政解析】
寒冬已至,被“冻结”的不仅有花草树木,对“流浪汉”来说,生命被“冻结”的风险也将加剧。流浪者无处避寒,为妥善安置这些人员,政府启动了对流浪人员的紧急救助机制,可是在救助的过程中,老人拒绝接受救助,漯河市民政局长单膝下跪使其接受救助。局长跪劝,在激起许多人围观欲望的同时,它也难免成“作秀论”的靶子。不管怎么说,当局长俯下身去,和老人平等对话时,这即便是作秀,我认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摒弃了传统的强令手段,充分尊重弱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首先,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政府开始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关心人民疾苦。当流浪者命运与其政绩评估直接挂钩,当“让流浪人员温暖过冬”成了官员的治理责任,因问责制等的捆绑,而产生实质性关联时,那么,利益权衡之下,局长关心流浪者冷暖,对老人下跪苦劝,很可能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其次,提升了政府官员的形象。在我国,官员强势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能低下头已很不容易,更不用说下跪,而今政府官员对流浪老人下跪,在一定程度了改变了政府官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显示了政府对人们的关心,放低姿态,对人民尊重。老人拒绝救助,局长两次跪劝,无疑是个温馨片段。面对老人的执拗,局长没一弃了之,而是耐心劝说,甚至是下跪央求,尽责和谦抑姿态值得认可。
再次,使受助者体会到了温暖,感受到了人间的关爱。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件,可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感受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美好。
政府官员俯下身来下跪值得人们关注,比它更需关注的,是流浪者的拒绝受助。应该说,“拒绝受助”并非个案,媒体曝,当120赶到在郑州立交桥下躺了20多天的流浪民工身边时,该民工也是选择拒绝救助。令人们深思的是,政府救济为何拒绝?
救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政府的应尽责任。但是单向的救助,由于观念的隔膜、沟通不畅等原因造成救助的困难,这其中,不排除某些流浪者的个性偏执,他们或是受尽歧视,对外界心存芥蒂;或是对官方不信任;甚至是满足于随遇而安、不受牵制的自由状态。更为关键的,则是制度设计上的缺位——临时性的紧急救助,无法提供常态化生存保障,在暂时收容抑或被遣送回乡之后,他们的温饱也许仍无着落。当应急式救助的吸引力大减,部分流浪者宁肯选择露宿街头,靠乞讨之类的过活。
不管怎么说,局长跪劝的善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跪劝的背后看到问题的本质——政府救济机制的缺失。只有建立了长效的救济机制,才能保障救助的顺利实施和实施后的效果,但是单凭政府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