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10时左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出诊过程中被一名男子用钝器猛击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近年来我国“伤医”“杀医”案件发生频繁,已经严重影响到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医疗工作秩序。尽管法律已经惩戒凶手,但仍难控制杀医案件频繁发生。医务工作者呼吁能够尽快完善机制体制,建立保护医生和就医环境的细则。
齐齐哈尔市一医生被患者杀害
2014年2月17日10时左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出诊过程中,被一名突然闯进诊室的男子用钝器猛击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富拉尔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案后,立即赶赴现场,将行凶后欲逃跑的犯罪嫌疑人齐某某抓获。案件经审理查明,该案被确定为一起故意报复杀害医生案件。
据记者从卫生及公安部门获得的消息,患者齐某某暂住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北兴岗西社区,在春节前曾因治疗鼻部疾病而赴医院就医。患者对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治疗结果不满意,遂产生报复心理。2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齐某某手持一根长50厘米左右的铁管,闯入该院耳鼻喉科门诊室,连击孙东涛头部,后被公安民警抓获。
事件发生后,黑龙江省卫计委派出以副主任带队、医政处工作人员组成的3人工作小组赶赴齐齐哈尔市,协助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了解事件具体情况及最新进展,妥善安抚被害人家属及当地医务人员情绪,维护医院诊疗秩序。目前,案件的详细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杀医案屡屡发生 耳鼻喉科成“高危”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患者伤害医务人员事件。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浩被杀案件、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杀医案等。其中,包括此次发生的齐齐哈尔杀医案件在内,一些伤医案件发生在耳鼻喉科科室,引起公众关注。
对于耳鼻喉科成为“高危科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平分析指出,首先是鼻部的敏感性。与其他部位相比,人的面部神经敏感而发达,稍有不适影响显著,对日常生活构成困扰的同时容易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其二是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居多,20岁至30岁男性患者群体更易冲动,客观上增添了危险因素;其三是在实践中,许多患者手术后鼻腔状况良好,通过仪器进行第三方检测也认定没有问题,但患者仍然表示“鼻子不通气”,这也为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在国外,耳鼻喉科的重要性可以排在所有科室里面的前三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慧军认为,在我国,一些医院将耳鼻喉科作为小科室管理。
无论是医院管理层还是医务人员,甚至是患者,会出现“耳鼻喉疾病远远不如心脏疾病严重”的认识误区。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导致医院在医生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不利于优秀医务人员的成长。另一方面,患者一旦诊疗情况并不如预期,心理会产生落差,认为这种“小病”也会出问题,医患间容易产生隔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鸣认为,一些病症目前在医学界仍在研究,尚无定论。然而部分患者不当甚至错误使用网络医疗信息,在没有进行复诊的情况下,直接将自己的身体情况对照网络医疗信息显示的病症特点“对号入座”。实践中,一些患者被误导情绪低落甚至崩溃,直接质问医生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医务人员呼吁尽快建立保护细则
“仅仅惩治杀害医生的凶手还远远不够。”哈尔滨市一家耳鼻喉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保护医务人员的规定频繁出台,法律对凶手也都施以严惩,但“一命抵一命”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医务人员需要更加有效的保护。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缓解医患矛盾。在微观层面要建立保护医生人身安全的具体实施细则,在医患沟通、健康知识普及以及医生安全保护等领域建立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措施。
“比如说,现在很多医院通过刷卡控制患者出入,实际上并没有明显效力。”一位耳鼻喉科医生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讨论时认为,应当在医院建立“安全门”,如果发现铁器等明显危险物品,能够及时有效提供预警,减少伤医的可能。
“医患不沟通或者沟通不足都不行。可是大医院里耳鼻喉科医生一天一人80名患者的门诊量,喝水都没时间,哪儿还有时间跟患者沟通?”一位医生说,“应加大公众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这些制度在实践中落到实处,医患关系就会获得改善。”(记者 熊琳 梁冬)